Q3 結束時,離職時間來到 1.4 年,「壓力測試期」也走過第九個月。這一季的市場回升讓帳面資產恢復到年初水準之上,加上暑假旅行與所得稅分期陸續啟動,現金流的節奏與心態都有新的感受。看數字的時候,也可以把 Ytd (Year to Date) 這個時間尺度放進來看了。
FIRE.理財
關於 FIRE 和理財的一些想法和理解
退休提領:提領率、風險與護盾 (Part 2)
延續上次對於提領率、風險與護盾的研究和追尋,這一篇 Part 2,我先看了4% 法則作者 William P. Bengen 的新書,試著從裡頭的內容和退休去檢視我目前的提領方式。看看是否有特別要再留意的地方。然後連同 Part 1 裡頭提到的一些體會,一起揉進我未來的觀念和作法裡頭。
這篇文章會分成兩個大段落。第一大段是讀書心得,我會著眼在我比較關心的點 (如提領率、通膨、熊市應對等),第二大段是把我目前的提領方式放進來再檢討,相同的部分自己強化自信,不同的部分研究如何改變。然後連同 Part 1 所學到的點一起,形塑我接下來的提領計畫。基本大架構應該不變,只是在未來的十年內,隨時間這個維度在配置上會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跟著動態的調整。
時間還久,未來還有變數,我也會繼續學習,讓我摸著石頭過河吧。
期權ETF的看法與迷思:補充
在這篇文章刊出後,竟然在文章中所提到的群裡引起了一些迴響 — 只是歪樓的有些嚴重:
有人開始獵巫,猜測誰誰誰寫了這篇文;
有人以為我賠錢所以崩潰了… (呃… 有賠錢嗎? 有崩潰嗎?)
有人說他自己賺了錢,資本利得也成長,不懂我是在哪個平行時空; (呃… 我們倆個應該都是在四月那波買進就可以曬對帳單的時空。但在你自以為的時空中,你以為你會賺是因為期權ETF… 而文章告訴你,是因為原型股票漲了,而且你還少賺了…)
其實如果肯自己算一下 / 回測一下文中提到的作法和對應的數字,那麼對於文中所提到的迷思和要注意的事項,應該會更清楚才是。不過派對就是派對,群組和我,都只渡有緣人。是什麼緣,就看施主自己的造化了。
退休提領:提領率、風險與護盾 (Part 1)
前陣子花了一些時間,研究自己在退休後的資產配置與提領方式,有沒有更進一步優化或是調整的地方。
我現在的設計是以 4% 提領法為核心,加上動態提領以及扯抗報酬順序風險的調整,每季(三個月)一次提領,並依狀況決定是否再平衡。過去的這段時間,接觸到幾種不同的投資/資產配置「流派」。今天並沒有要評論太多各流派的好壞,畢竟我相信每種作法或配置都有人可以賺到錢。我關心的是這幾種流派中關於退休後的資派配置和提領,各流派的看法和建議方式。試著在裡頭找出我目前作法的盲點、風險、以及缺陷,然後在後續進行調整。
這一篇 (一) 我會先說明一下我目前的作法,然後再分別看一下另外三種作法,分別是晨星對4%提領法的實證更新、近年挑戰傳統生命週期投資建議的研究(下稱「百零股債流」)、以成長資產和十年現金桶結合的 CLEC 作法 (下稱CLEC 流)。
如果你要找的是持續讓資產最大化的作法,那這一篇可能幫不了你。
如果你要找的是退休後怎麼提領/操作才能活得最久/風險最低/留下資產最多,那這一篇也不一定有標準答案。
但是你可以看看當一些 constraint 加諸在我身上時,我是怎麼思考的,包括因提早退休導致(等效)長壽風險 (超過40年)、因為在股市(相對)高點退休而產生(可能的)報酬順序風險,以及通膨和匯率對實際操作和未來配置的影響。
在此同時,我也還在讀 4% 創始者 William P. Bengen 的新書 「A Richer Retirement: Supercharging the 4% Rule to Spend More and Enjoy More」,在 (二) 我會分享我對該書的心得和想法。
好,讓我們開始吧:
2025Q2 財務盤點
Q2 結束的這個時間點,除了意味著我離職滿一年了,也象徵著「壓力測試期」已經走了一半。
這半年來,試著靠著資產的現金流過活,過程中有焦慮、有意外,也有一些讓人安心的觀察與修正。
這一篇,算是對Q2的生活與財務狀況的回顧。
也是再一次撥開迷霧,更了解自己財務狀態的嘗試。
遊民週記 51: 2025Q1 財務盤點
先說,因為這個財務盤點的數字是在 2025/3/26 統計的,所以 4/2的大盤急殺並沒有包括在內。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導致跨國供應鏈的成本大幅上升,進而使各國股市 (包括美國自己) 都有大幅的下跌;,4/2~4/4 這三天,道瓊下跌9%,S&P500 下跌10%,Nasdaq -11%,科技個股還有更慘的(M7有到-15%)。台股因為清明連假休市的關係,還沒有機會反應,但預期 4/7 就會好好反應了。這些變化如果到 Q2 的財務盤點時,應該已經塵埃落定,趨勢明朗了。如果值得聊的話,會在 Q2 盤點的時候聊。
支出檢視和檢討
這一季的支出比我原本預想的略高一些。一月時,看到支出控制在50%,我還暗自竊喜,想說怎麼有這麼 好的情況?結果二月就像一場大考驗,孩子想要另外上1-on-1 的補習費 (計畫之外)、過年紅包 (計畫之內)、新螢幕17K (計畫之內的任性),瞬間讓支出衝過頭。幸好整體季支出還是壓在原訂的提領預算內,算是虛驚一場。
遊民週記 47: 如何設計收益護盾以抵禦市場風險
本週終於拿到兩個孩子的護照,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有。只能說公家機關 + 孩子本人 + 照片限制 真的花時間。尤其是照片,電腦上看起來沒問題的,便利商店輸出就 degrade 一次,經過戶政事務所的掃瞄器又會再 degrade 一次。這時就羨慕身份證辦理可以直接上傳照片。
其實護照的照片也是可以用上傳的方式繳交。只是得要到外交部親辦才行。在戶政事務所送件的還不行。
有趣的是, 在戶政事務所辦身份證的話,是可以用上傳的方式繳交照片的。
在這樣繁瑣的行政流程中,時間就是這樣子消耗的。還好,我不急,可以等,只是不耐煩。
遊民週記 39: 財務盤點筆記 (2024年底)
在新年假期的隔天,終於帶一點興奮地把excel打開,開始盤點2024年全年的收入、支出、以及2025預計提領的計畫。因為決定今年要進行 FIRE 壓力測試,所以也把過去幾年的財務表現一起整理好 — 然後歸檔。畢竟接下來的一年財務架構很不同,那麼拿來追蹤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了。
接下來的盤點還是遵循之前財務盤點筆記的格式。過去一年的財務盤點筆記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