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的算盤,是什麼呢?
前陣子聽到一場高層的經驗分享,提到:
「你要做的是一個(上頭眼中)好老闆,還是(部屬眼中)的好人呢?」
後來,我把這句話解讀成是不是只要把「人」做好,還是要把「事情」做好。
前一篇提到的那種狀況,也許正是老闆刻意營造的。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宅亦有道。
不知道是誰講過:「新點子沒有什麼了不起,每天全世界都有一堆人冒出跟你一樣的新點子。」
以前覺得很贊同,我又不是什麼天才超人,我想到的別人一定也想到了。
既然如此,點子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我錯了。
有時,點子不只是一個引線而已,點子是一個膠水,把你手上可能有的碎片用一個獨特的方式黏合起來。如果大家手上的碎片都不一樣,那麼你的點子對別人而言,可能聽過就算了。然而當好幾組 Team 進行著同樣一個專案,還保持某個詭異的「共同合作開發」的氣氛時,點子這東西,你不小心說了出去,在你還在精心雕塑你的驚世之作時,別人可能馬上就拿去黏出一個半成品,然後送到上頭面前 ,大喊「我做出來了!!」。
更慘的是,那個膠水當然不會跟新發現的星球一樣,以你的名字來命名。
隨著年紀愈來愈長,我在看書看小說、在看電影追影集、在聽故事的時候,Ending,或者說是 Happy Ending的重要性,變得愈來愈不那麼重要,愈來愈不那麼神聖了。
王子和公主的愛情故事,並不是終結在「從此,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一個點上。所以看到 “Definitely, Maybe / 愛情三選一” 的結局,我不但沒有鬆了一口氣,反而暗暗地替他們擔起心來。
但是就某一個層面來說,故事還是結束了, Ending 還是 Happy 的。只是,這故事不是一個要離婚的男子找到真愛/第二春的故事,而是一個父親跟女兒回顧過往的一夜的結束。
而所謂的擔心,反映了對於現實的不滿和不信任。經歷的事情愈多,愈知道世事很難找到一個所謂的 Ending,通常有逗點就偷笑了。有勇氣的人會善用分號,跳脫目前的情境或泥沼,然後再另一個適當的時機,再用另一個分號回來;禪意的人則愛用…… (聒噪的人則會用括號補充不必要的事物)
然而,真的碰到句點,尤其是段落的句點,那種句點之後的空虛,有時是寂寞到讓人害怕的。
再說,人生這麼公平,那麼理想美好的Happy Ending 加句點,那會這麼容易遇到??
所以會開始轉換心情,要嘛用問號質疑,要嘛忽略標點段落,著眼於字裡行間,享受所謂的「過程」,騎車不是為了目的地,而是為了旅程撲在臉上冷冷的春風;旅行不是為了從甲點到乙地那種「出發 — 終點」,而是那種「甲點 — 乙地 — 甲點」繞圈式的跳脫與解放。
在被 Palm Pre 嚇到之後,我的 Google reader 又多了幾個網站的 RSS,有空就去瞧瞧有沒有更多關於 Palm Pre 的消息。以下是有關 PalmOS 模擬器、電池大小跟續航力、為什麼沒有 SD 擴充槽、很好很強大的秘書功能、和320萬畫素相機的資訊。
即使是傳說中的科技產業,私密你一口我一耳的口語傳播,仍然比所有的高科技工具來得快速。
早上11:00,從外面傳來老闆們被老闆的老闆召集面見的訊息。即使是無塵室也擋不了絮絮細語的傳播,很快地,一小組一小組的人馬聚在機台討論可能的狀況。
「會不會,一出去就被架走?」
下午16:00,同事再度回報隔壁棟的傷亡。哪個曾經一起合作開發的被裁了,好可惜他人還不錯說。另一個也中標的則是拍手叫好,早就應該叫他走路了。就像聊家常八卦般。
「只是什麼時候,才會輪到我們開獎?」
下午18:00,出電梯時碰到隔壁條的同事,三兄弟的成員之一。他劈頭就告訴我:
「以後三兄弟就只剩我們倆了。」
什麼? 你開玩笑吧?
今天不是愚人節,這種事情不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