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上班族的第二週,我有一個小小的體悟:「生活」應該是從週五晚上開始的。
平日即便是再早下班,回家後那種奇異的疲累感,會在把包包隨手扔在房間的某個角落開始襲來。眼睛莫名的酸澀,外加一種「什麼事都不想做」的噁心感,讓我即便是打起精神看著 Google Reader或是上PTT看看其他上班族吐吐苦水,也都懶洋洋地,更別提打開電視,看著一堆試著轟炸我的新聞台或是連續劇了。
好吧,可能因為我是新人吧,所以還不適應。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宅亦有道。
奇怪,以前要升級新版的時候,都會有善心人士做出升級用的 patch。不過自從我升級到2.2以後,「「市面上」好 … 閱讀全文
上一週,是某個新人菜鳥上班族(好吧,就是我) 進公司報到、上班,開始成為公司底下一顆超小螺絲釘的日子。
就像學校裡新生訓練/報到一樣,一開始總是有股新鮮感:要填的一堆表格、公司的福利制度、未來屬於自己的一小格隔間、矮矮的隔間牆和桌面呼喚著「來佈置我吧」、剛拿到的電腦、要註冊的帳號、印表機設定、內部的網站服務、可以上和不能上的網站、屬於自己的一支分機、一盒有自己名字的名片、兩套公司的制服、一組識別證、磁卡、和停車證,喔! 還有一雙印有公司mark 的拖鞋…….我像是一個摸到新玩意的小孩,東看看、西摸摸,跟著同事跑進跑出,體驗這個新的大家庭裡頭,各式各樣對我而言「新鮮」的事物。
然而,還有更多的是忐忑:每天一早就得起床,沒有了賴床的機會;辦公室同事那麼多,我卻一個也不認識;大老闆不能得罪,但助理/秘書更要討好;滿滿一堆要學的機台、系統,那些玩意看起來比學校裡的還貴多了;第一天就被抓進會議室開任務簡報,啊這些事情以後就交給你負責啦;開始被拉進耳語流通體系裡,成為接收和傳送的一個小小中繼站;明明公司表定的下班時間到了,責任制的大家卻還留在位子上,被邀一起到公司餐廳吃晚餐回來繼續奮鬥的我只能尷尬地婉拒然後低調地離開,並且擔心自己這樣子會不會淪為黑名單……(有人告訴我,新人就是要早走,也只有新人才能早走,卻也有人告訴我,新人就該待晚一點,等大家都下班了,這樣才有「好印象」)
每當看完一本小說,我常常會想知道,寫出這樣子小說的,會是怎麼樣子的一個人。小說亦真亦假,光靠著小說去接觸這麼一 … 閱讀全文
趁著多放一天軍人節,我在逛大賣場的時候帶了一本天下雜誌回家,想看看它這期「御宅族!宅時代來了,迎戰全新消費競爭力」是怎麼一回事。看完之後,我覺得我又被天下雜誌用「宅」這個字,從形容詞、名詞、到動詞,給好好地行銷了一番。
從p.116的「御宅族演化小辭典」可以看得出來,天下雜誌對宅的理解,從一開始的「一群對次文化,如動漫、電腦遊戲等虛擬事物過於熱衷,而隱蔽在家的青年」、「延伸至對各領域專精的達人」,到「有適應映象(影像)時代的能力、跨領棫的資料蒐集能力、貪心的鑑賞者、永不滿足的向上心和自我表現欲的人」,再加上最後的那句「日本御宅、台灣的宅男宅女定義都在持續演化中。」,看得出來天下雜誌嘗試將「宅」的定義,採取較寬裕的解釋,而且跳脫原來日本「御宅族」的定位,以台灣通俗所稱的「宅男宅女」來作為本期專題「宅世代」裡的主角,並據以衍生出想要探討的幾個面向。
那麼,天下雜誌所謂的「宅世代的主角」,又跟原來的定義相隔多遠呢? 即便一開始文章中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