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如何消費通緝犯

讓我們來看看,這一陣子以來,媒體是如何用百科全書的方式,來消費這位經濟犯的:

他的情史,跟他的性能力:
王又曾重禮贈 蔡佳宏收1300萬

想到王又曾,蔡佳宏是又哭又笑,因為兩人交往時,王又曾當年70幾歲,蔡佳宏說常吃燕窩吃補的王又曾,性能力不錯,王又曾還曾經想取最好的精子人工授精,要蔡佳宏幫他生子。

談到性能力,當然要追追幫他進補他的醫生,還有壯陽的「秘方」:

閱讀全文

寫部落格的題材策略

想不到要寫什麼了嗎?

ProBlogger上有篇 文章講了一個在寫部落格文章時的「題材策略」。作者 Tony 是從一個 1 / 9 / 90 法則開始的:1 % 原創, 9% 補充,與 90 % 消費。

簡單地來說,就是在部落客的時間中,只有 1% 是創造完全原創的內容,9% 是引述/轉述其他消息來源的內容。那…..其他 90% 呢,是在消費/閱讀其他人創造的內容。 (當然,同樣的比例還可以其他的解讀和玩法)

重點是,他覺得每天寫「完全原創」的內容太累了,大部份的時候,我們做的,是「加油添醋」的事。例如當看到一則新的訊息時:

閱讀全文

怎樣才叫烏龍新聞?

一個名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的組織,每兩個月就會公布一次報紙觀察報告,統計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不過,在最近一期的報告出爐後,竟然引起「榜首」的中國時報大力抨擊。動用了社論及特稿,將此基金會稱之為「御用的媒體觀察組織」,將「殿後」的自由時報稱之為「御用媒體」,將這個評鑑稱之為「烏龍評鑑」。那篇衝著自由時報的社論我這邊就不說了,我想談的是那一篇特稿:

2007.01.04  中國時報 張景為/特稿:
不容「烏龍評鑑」混淆視聽

閱讀全文

前十名文章、長尾、和自薦文章

要不是看到tenz 的HEMiDEMi串連活動:大家來公布2006年各站點閱前十名文章,我不會得知原來Google Analytics 可以這樣玩:

如何得到自己部落格上的前十大排行?可能每個BSP、每個部落格系統都不一樣。基本上如果有掛 Google Analytics 的話,在「內容最佳化」-「內容效能」-「標題內容」裡可以看到點閱率前十大的連結。不過這中間不是每個連結都是單篇文章,所以可以把預設顯示的10個項目調成25個項目,這樣應該就可以抓出前十名的單篇文章了。

既然說已經有人教怎麼釣魚了,那麼不在自家 blog 釣一釣,就太對不起魚了 :p 以下是經過 Google Analytics 統計,2006 年這個blog 的前十大點擊數文章: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