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Decanter在 「報導在哪裡」 這一篇文後的迴響中,討論了報紙在報導「新聞」時與電子媒體競爭時的弱勢和可能的解套方式。
觀點瓶論
半瓶水,嘩啦嘩啦作響。
要用無名小站,就得學會等待
無名小站從10月初,就開始出現連不上或是無法上傳/更新網頁/照片的現象,無名站方聲稱這是一般會員維修與空間擴充計劃之一,公布了一個時間表:
10月底新的大硬碟裝好
11月初開始把剩下幾萬個用戶的資料搬到新的大硬碟
11月中陸續完成搬移開始使用
11月底全部完成
也就是說,如果某個無名使用者無法正常使用,最快要從十月中等待到十一月中,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最慢則要一個半月的時間。
後來情勢演變得更糟,11/7 無名站方又公告新措施,限制僅 VIP 可登入,非VIP無法登入/更新網誌,只能等待非尖峰時間。
格局的高度
最近 HEMiDEMi的政治味好像還蠻重的。
Portnoy 在 HEMiDEMi – 共享書籤- 陳瑞仁,你看什麼看! 這一篇的迴響裡感嘆說:
所以終究我們的格局只能停留在「主流媒體的對立面」,而不是「主流媒體的上面」…
更清楚地來說,他認為:
但是把陳檢察官拿出來鞭,這種攻守就淪落到跟主流媒體一樣了,主流媒體因為許多因素(收視率、懶惰、無能)而傾向於把公共議題私人化,把所有可資討論之事都拿來作為二元對立的戰場,這是主流媒體慣用的技倆,難道我們得學習嗎?當然不需要!因為就我觀察,大部分的討論早就跳出來了。這篇卻把之前眾人的努力給抹滅了。
無名小站賣不賣?
我發現我站上關於無名小站的文章已經多到值得替它開一個分類了……..
今天要寫的是一個多月前「傳聞」無名小站要用7億賣給Yahoo的後續消息。雖然說當時工商時報何英瑋用「據了解」來報導Yahoo要買無名,然後被無名 wkwu 否認,那幾天聯合報許韶芹跟自由時報的王珮華也都有類似的傳聞,不過時間就這樣過了一個月,也沒有後續的消息傳出,聽起來好像真的是有人亂放消息的「傳聞」。
不過今天中國時報何英瑋(咦? 從工商時報跑到中國時報了?) 又來了一篇 Yahoo!奇摩併無名小站 只待公平會點頭(備份),裡面可不是用「據指出」,而是直接寫出來,還留下了「公平交易委員會」這個可供查證的第三方(當然,我不確定公平會會不會證實審議案的真實性):
無名得再長大些
看看 HEMiDEMi 首頁的熱門書籤,看看blogger們切入的角度:企業倫理、身份、品德、輕恌等。如果留心的話,可以看得出來並非全部的人都抓著「無名DDOS Pixnet」這一點去打,反而是wkwu/無名的發言及行事風格引起較多的爭議。也許無名小站應該花點心思在這一方面,營造較佳的企業形象。不然即使同樣的事件不再發生,以後還是會有引人爭議的行為出現。最糟的情況是,所有的動作和行為都會被放在放大鏡下檢視,甚至被過度地炒作……
排版知的權利
看了 Benla 的王建民與知的權利,我突然想重新把這四個字好好排版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