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馬,再救人

先問馬,再救人

12/19 發生在花蓮,規模6.8 的地震。正在 Hola 逛到壁鐘區的我,見識到了滿牆的壁鐘一同搖晃震動的難忘場面,還聽到電扶梯那兒傳來驚叫 (好像有東西掉落在電扶梯上)。第一時間打了電話回家,打不通,第二件事,就是上推看看災情。

回來後,看到 @Jason0713 在地震中受困於電梯,然後靠 twitter 求救,推友幫忙打電話幫忙,最後得救。就像 @qing_wang 說的

不論是困在廁所或電梯, Twitter 又再度發揮救人的功用

這則推的確有潛力變成 2009 twitter 的經典推。

更有意思的是,@Jason0713 後續的抱怨,我也有類似的感受。

閱讀全文

對中科四期的小小想法

「有時候,與其站出來當矛或是盾,我寧願扮演盾後面那座土牆~~」

Portnoy 近來的《簡單來說,就是友達跟卓伯源》、《友達,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友達他媽的縣長卓伯源、行政院長、與友達的三角關係》(Portnoy 還說接下來這陣子會每日一篇,天啊!) 等文章,我個人並不欣賞這麼激烈的手法,也擔心他這麼做所會帶來的副作用或是後果。然而,對於他所不滿的中科四期被強行通過,只為了彰化縣長卓伯源要拿來當作「政績」的科學園區,以及傳說中要投入4000億的友達十代廠,我認同他的看法。

閱讀全文

李家同的「原來我早就在雲端」

「原來,歲月是這麼地不饒人。有一天,當我上了年紀,經驗所帶來的傲慢是否會讓人哀憐?」

繼「部落格不算是發表形式」之後,李家同校長/教授再度提出他對於「雲端運算」的看法:《原來,我早就在「雲端」》。

摘錄幾段我覺得經典的:

最近看到媒體大肆討論「雲端計算」,我這個土包子不知道何謂雲端科技,所以就查了一下雜誌,發現所謂雲端科技,無非就是將所有的資料都送到網路去處理。我 鬆了一口氣,知道我不但不是土包子,而且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因為在民國九十一年就已經將資料一概都儲存到位在遠處的電腦裡。

有遠端儲存的概念,曾經用過 SVN/CVS,就是「雲端科技」的先知先覺者。嗯,那從很久很久以前,在那個終端機/伺服器架構的年代 (其實到現在還是),所有使用者都是先知先覺了。從以前到現在,我們有 client / server ,有 remote shell/execute,有 NFS/SVN/CVS,有 ftp/telnet….. 這些都是雲端運算的面向之一,都是巨人的肩膀。

當「雲端運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時,躺在巨人的懷抱裡的我們,就可以驕傲地說:「原來,我早就在雲端,我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在 N 年前我就用過網路芳鄰抓過隔壁寢室的D槽了」

閱讀全文

數位出版.急嗎?

數位出版.急嗎?

「本來想寫 DRM 的,寫著寫著卻發現自己的焦慮其實是在更眼前的問題……」

老貓花了很多時間,在討論電子書、 DRM 、內容產業的相關議題。

先說說電子書好了。在《硬體熱、內容冷,台灣電子書產業奇景》這篇文章裡,老貓的想法,其實在標題就已經說得很清楚。

新聞裡,的確一堆電子書「硬體」的新聞,相較之下,軟體/內容產業好像占的版面就沒那麼大了。

Is dat een e-book? (by marketingfacts)

然而,我倒覺得與其說是內容產業被忽略了,還不如說現在的瓶頸主要還是在硬體。

閱讀全文

一顆廣告之心的最佳例証

一顆廣告之心的最佳例証

這個年頭,消費者對於廣告、置入性行銷愈來愈敏銳,所以媒體莫不想盡辦法,把廣告變得不像廣告。不管是低調地找部落客來「試用」,還是靠著大探索、幫民眾找好康、介紹人物逐夢踏實的故事,只要閱聽人有好處,往往不會太在意從縫裡塞進來的耳語催眠。

不過,也有不怕死的故意跳出來給人劈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