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另一個突如其來的週末。
肚子餓了,又不知道要吃些什麼,想到上次過門而不入的家竹亭,好吧,就來去試試。
結果,人太多,竟然要等上二十分鐘,所以搖搖頭,就離開了,改到蓋飯屋去吃。
然後…..又過了兩個禮拜。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我想,規畫路線的「專家」們,可能要更新一下自己家裡的台灣地圖了,不然,畫好之後拿給「一起積極地共同謀划、不斷會面、探討,不遺余力,直至拿出最完美的方案」的台灣專家們看一下,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 新聞部落格 別變成吹噓格 裡,張瑞雄提出了在 Blog 影響力愈來愈大的現在,身為一個 Blogger,必須給予自己更高的道德和社會標準,對文章的內容要更負責任。文章裡並且舉出新聞媒體所「秉持」的高標準作為對照:
新聞記者的任何報導必須查證屬實後始能刊登,如有牽涉到個人的必需讓此人有澄清的機會,記者必須避免和己身利益衝突的報導,要主動更正報導的錯誤,新聞和廣告必須要有明顯的區隔等等,都是任何一個主流媒體負責任有紀律的表現。但對於新聞部落格而言,同樣的標準卻很難建立或根本不去考慮,雖然部落格都辯稱讀者會上網去編輯和更正錯誤,但傷害通常已經造成,導致部落格常被指責為粗糙、不可靠或喜歡中傷,嚴以責人,寬以待己。
可是回頭看到現在台灣那些「主流」新聞媒體,有多少作到上述的標準? 我每看一句,就劃掉一句。最後把「新聞部落格/部落格」代換成「台灣的新聞」,也好像批評的適得其所。
可能我接觸的部落格評論不夠多,我還不常聽到對台灣部落格所謂「粗糙、不可靠或喜歡中傷,嚴以責人,寬以待己」,但是對於台灣的媒體,這種聲音倒是常常聽到。
有句話說:「老子都不老子了」,什麼時候,台灣這些所謂的新聞媒體才有新聞媒體的樣子呢?
在 ThinkJoe 那兒看到的: 媒體大亨邱復生的省思
除了那當年發揚光大SNG,今卻成了諷剌之外。當我看到:
「問題出在運用。現在SNG變成了狗仔隊啦,而且比狗仔隊還糟,狗仔隊在照片未公布前,對於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可是一做SNG就對當事人或新聞事件有影響。」
覺得這句話抓得實在是好準啊。
然後再看到接下來的這句話,真是感動到不行:
「電視是走到人家家裡客廳的東西,要有禮貌。」
很難想像,一部播映了 35 年,拍攝了 5 個系列、704 集,衍生了 10 部電影和許許多多的遊戲,一部提起「科幻」就會想到的影集,就這樣結束了。
These Are the Voyages….
看著最後一集,那一句「End program」後,接著那令人難忘的「Space, the final frontier……」(那可是自己背下來的第一段英文) ,也看到了一點點的 Birth of the Faderation。雖然,最後一集步調平淡,闕在 TNG 裡的理由也有點牽強,可是為了編劇的這一點點惡趣味,想到他們在這最後一季所帶來的樂趣,我想,之前的那些風風雨雨真的都不重要了。
外面下貓下狗,裡面也下貓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