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
上週因為用 GTD 的方式過了幾天,覺得在愜意的生活裡頭進行充實的生活節奏好像還不錯。所以本週挑了兩天繼續用來「認真地做事」。
先是在確認孩子不想陪我重看的情況之下,抽出兩個兩小時,自己看了腦筋急轉彎兩部曲。家裡的兩個孩子一個正好對應第一集,一個正好對應第二集。雖然無法跟孩子分享討論,但是身為家長,還是很有感觸的。而內觀自己,仍然有種說不太上來的迷惘。也許自己的情緒先放著,過陣子再好好地回來看。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上週因為用 GTD 的方式過了幾天,覺得在愜意的生活裡頭進行充實的生活節奏好像還不錯。所以本週挑了兩天繼續用來「認真地做事」。
先是在確認孩子不想陪我重看的情況之下,抽出兩個兩小時,自己看了腦筋急轉彎兩部曲。家裡的兩個孩子一個正好對應第一集,一個正好對應第二集。雖然無法跟孩子分享討論,但是身為家長,還是很有感觸的。而內觀自己,仍然有種說不太上來的迷惘。也許自己的情緒先放著,過陣子再好好地回來看。
終於完全恢復到暑假前的生活作息,開始重新練習生活的節奏。
工作那麼多年,也累積了不少筆記。從一開始的工作日記,到後來的工作週記,再到以專案為主的專案筆記。這些年來累積了上千頁的筆記。這還不包括從2019年後,我的「筆記」和工作領域的 GTD 系統大量地移至數位裝置 (手機 & 電腦 & 雲端) 上,紙本很多時候已經變成帶進會議室的裝飾。
那些多年前所做的筆記,照理說在我的領域,再被重新檢閱/學習的價值是不高的。但是如果要描述我的職業生涯,描述專案的演變,描述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係,我想,還是有一些考古的價值的。而這些「歷史文物」,一本一本地,依日期或主題分類,被我堆在地窖裡。雖然說要占空間也沒有占多少空間 (一床厚棉被可能還比較占空間),但既然在我的todo list上,那就來把他數位化吧。
應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孩子開學後,我就感冒了。
還在會社上班時,一發現有感冒症狀,開始影響到生活作息跟工作 (ex: 鼻水不止,無法專心;狂咳;喉嚨痛到無法睡覺;沙啞無法說話),就必需進入看醫生+休養模式。通常的模式是長這樣的:
現在遊民在家,一有感冒症狀,當然馬上….躺平。
交辦的事項主要是孩子的上學/放學接送 和晚餐。這部份感謝小平安已經中年級,說明我的狀況後,他立刻變成我的職代。自己帶自己上學/放學/買晚餐。讓我可以安心地進入休養模式。而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月來身體的抵抗力變好,這次在沒看醫生的情況之下,用 益生菌、喝水、睡覺 這個循環,竟然病期較短 (從5天減少至3天內) 且症狀較輕微 (這次只有鼻水症狀,沒有演進至喉嚨和鼻涕)。接下來的半年,還是持續觀察自己對於感冒的反應。
雖說,我對某些號稱感冒1天就復原的人,或是感冒時還維持訓練的人,心裡是佩服 (跟羨慕) 的。不過我也只知道自己這種阿婆身體是不能比的。如果能夠維持現在這種感冒流程,我已經很感恩了。
開學週。
許多家長戲稱這是鬼門關,事實上也真的差不到幾天。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完成小型專案的放鬆感。兩個月的時間,這專屬/跟孩子一起規劃跟執行的夏令營,要告一段落了。
從六月底開始構思的「哇哇叫大作戰」(正名是「貓咪的暑假計畫」),後來發現沒什麼哇哇叫,從第二週起就開始無感。海報紙的大小可以容納兩週的計畫,所以每個週日下午我們把兩週前的舊計畫給拆了,然後用便條紙貼上新的計畫。計畫的內容自己寫,自己貼,如果有衝突再協商。某些熱門的項目會一直留在上面,例如吃冰。但每週的冰可能不一樣,可能是不同的店家,可能是自己打的果醋冰沙,可能是7-eleven的思樂冰,可能是自製的柚子冰棒。某些被固定住的項目則必須配合,如補習或是已經預定好的渡假/返鄉行程。最挑戰的是把暑期目標拆分成NA的概念和行動。這部份兩個孩子的作法跟成效真的不同。
忍了三個月,終於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了。
找了兩個半天的me time,把自己財務狀況跟過去幾個月的支出記帳資訊攤開來檢視 (是的,我一直有在記帳,每一筆)。支出花半天,收入花半天。
過去在上班時,平常的開銷大小其實並不是很重要,主要關心的,是收入的成長。我用四個指標來檢視年度的變化:第一個指通是薪資年收入;第二個指標是每年「沒花完的錢」;第三個指標是總資產數字的成長 (vs 個人薪資的成長);第四個指標是年度開銷中,小孩/教育/家庭支出占的比例。
至於投資績效,我通常是看看而已就好。
所以雖然我每一筆支出/收入都有在記帳,但是主要指標還是以總資產跟收入的部份。
接下來這個階段的人生,要開始應用4%法則,開始提領。那麼支出這件事,就變成非常重要了。所以第一個半天,我主要是花在重新設計「支出」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會成為接下來我定期追蹤和檢討的項目之一。第二個半天,我則是再次盤點了收入和資產的狀況,確保我現在的財務狀況符合年初的預期。
去了一趟宜蘭。
從學生時代北上有印象起,宜蘭就是「去渡假」的一個常見選項之一。從摩托車雙載走北宜公路,到開車走雪隧,雖然路愈來愈寬,時速上限愈來愈高,但可能是因為渡假的時間總是在假日,把塞車的時間算進去,交通的時間好像沒省下多少。
但這次例外。雖然是暑假,但特地找了非假日,無論是去程或是回程,車流都非常順,省下來的時間非常有感。
一大兩小,三人份的暑期夏令營,在上週的日月潭之後,獲得一週的喘息。在家裡,打電動的打電動,玩手機的玩手機,補習的補習,跟同學/同事出去吃飯的吃飯。每個人即使在同一個空間(家裡),也彼此安好地做著各自喜歡的事。等到共同的時間 (如吃飯),再聚集一起吱吱喳喳。算是理想且美好的生活型態。
而在暑期計畫表上約好的出遊、一起騎腳踏車、一起在土地公廟等雨停、一起吃冰、吃拉麵、一起買法國麵包、試吃不同家的法國麵包,孩子們也願意放下手機、放下遙控器,把時間花在家人身上。雖然我仍然不確定未來回頭看這兩個月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印象深刻到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值得他們懷念的時刻,但你不做,他們的暑假就只是沙發或安親班而已。
去了一趟日月潭。
本來是孩子群組相約一起去九族文化村放個電,後來變成要在日月潭住一晚,隔天在日月潭走走逛逛後再回家。
2016年住過伊達邵,這次訂得晚,住在水社碼頭這一側,正好可以去朝霧碼頭看日出。
在九族玩了一天,其實說玩,也不過是走路跟幫孩子們顧東西,他們已經到了可以自己玩/跟朋友玩的年紀。我們幾個大人不過就是走在後面,聊聊大人的話題,幫忙拍拍照 (愈來愈不給拍了),拿東西,記得提醒飲水之類的。比較有印象的,就是纜車了。上次纜車小幸福已經沒有印象了,而小平安只記得家裡的纜車存錢筒,那個被他弄壞的纜車存錢筒。這次來,除了實際再坐一次日月潭纜車外 (他們說,這是「有印象的第一次」),也再帶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纜車存錢筒回家。
在九族要下山時,山區開始下起午後大雨。同行的友人說颱風要來了,我以為只是從東部經過,沒料到後來還放了近幾年來最長的颱風假。
雖然隔天還排了自行車的行程,但在孩子起床前,我還是決定在潭邊跑一跑,而目標,就是去朝霧碼頭看日出。
上次跑在日月潭是2019年日月潭環湖馬拉松,雖然繞了一圈,不過跑的是馬路,時間也非日出。
在高雄找了一天,去了海邊。
本來是小平安在討論一日遊時,說他想要去海邊把沙子丟進海水裡 (這是什麼一日遊?可是又好像蠻有畫面的)
為了避開觀光客的擁擠,我們找了平常日的下午,先睡了個飽飽的午覺後再出門。 (也沒想要到在烈日中行動)
為了體驗交通載具,本來想先公車 -> 輕軌 -> 渡輪。回程再請老媽開車把我們接回來,順便可以介紹過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