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用多少文字來敘述這一切,所以讓我打混,用有圖有真相這句話來蒙混過去吧。」
對中科四期的小小想法
「有時候,與其站出來當矛或是盾,我寧願扮演盾後面那座土牆~~」
對 Portnoy 近來的《簡單來說,就是友達跟卓伯源》、《友達,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友達他媽的縣長卓伯源、行政院長、與友達的三角關係》(Portnoy 還說接下來這陣子會每日一篇,天啊!) 等文章,我個人並不欣賞這麼激烈的手法,也擔心他這麼做所會帶來的副作用或是後果。然而,對於他所不滿的中科四期被強行通過,只為了彰化縣長卓伯源要拿來當作「政績」的科學園區,以及傳說中要投入4000億的友達十代廠,我認同他的看法。
李家同的「原來我早就在雲端」
「原來,歲月是這麼地不饒人。有一天,當我上了年紀,經驗所帶來的傲慢是否會讓人哀憐?」
繼「部落格不算是發表形式」之後,李家同校長/教授再度提出他對於「雲端運算」的看法:《原來,我早就在「雲端」》。
摘錄幾段我覺得經典的:
最近看到媒體大肆討論「雲端計算」,我這個土包子不知道何謂雲端科技,所以就查了一下雜誌,發現所謂雲端科技,無非就是將所有的資料都送到網路去處理。我 鬆了一口氣,知道我不但不是土包子,而且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因為在民國九十一年就已經將資料一概都儲存到位在遠處的電腦裡。
有遠端儲存的概念,曾經用過 SVN/CVS,就是「雲端科技」的先知先覺者。嗯,那從很久很久以前,在那個終端機/伺服器架構的年代 (其實到現在還是),所有使用者都是先知先覺了。從以前到現在,我們有 client / server ,有 remote shell/execute,有 NFS/SVN/CVS,有 ftp/telnet….. 這些都是雲端運算的面向之一,都是巨人的肩膀。
當「雲端運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時,躺在巨人的懷抱裡的我們,就可以驕傲地說:「原來,我早就在雲端,我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在 N 年前我就用過網路芳鄰抓過隔壁寢室的D槽了」
數位出版.急嗎?
「本來想寫 DRM 的,寫著寫著卻發現自己的焦慮其實是在更眼前的問題……」
老貓花了很多時間,在討論電子書、 DRM 、內容產業的相關議題。
先說說電子書好了。在《硬體熱、內容冷,台灣電子書產業奇景》這篇文章裡,老貓的想法,其實在標題就已經說得很清楚。
新聞裡,的確一堆電子書「硬體」的新聞,相較之下,軟體/內容產業好像占的版面就沒那麼大了。
然而,我倒覺得與其說是內容產業被忽略了,還不如說現在的瓶頸主要還是在硬體。
壓垮部落格現狀的稻草
「有時候,所謂的轉捩點,不過是一連串微小事件後的加總與相互作用後的結果,然而人們所看到的,卻往往只是最後的那根稻草。」
可能是工作後的生活太過千篇一律,可能是前陣子時間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也可能是看得多反而吐出來的少,也可能是傳說中微網誌的140字讓部落格長文鋪陳失去了動力,我的部落格,愈寫愈沒力,愈寫愈不知道要寫什麼。
退離戰線的美好時光
「就算只從前線退下來 50 碼僅僅一、兩個小時,對軍人的心理狀態而言,就有很大的差別」
東西終於在最後一刻,送上飛機,準備登上擂台,跟世界上其他好手的作品一同比拚。而在確定東西上了飛機之後,我們,這個跨部門案子的小組成員,除了祈禱一切順利,已經什麼也不能做了。
於是,有人請了一個禮拜的長假 …….. 準備去面試新的工作。
有人開始清理尚未完成,但是卻已沒有人理會(至少現在沒有)的殘局。
有人開始挖出之前一堆未完成的報告,開始敲敲打打起來。
有人開始相招吃飯喝茶,回復正常的社交生活。
就連跟著東西一起飛過去的人,也決定要在東西安全送達後,多給自己放個一兩天假再回來。
一顆廣告之心的最佳例証
這個年頭,消費者對於廣告、置入性行銷愈來愈敏銳,所以媒體莫不想盡辦法,把廣告變得不像廣告。不管是低調地找部落客來「試用」,還是靠著大探索、幫民眾找好康、介紹人物逐夢踏實的故事,只要閱聽人有好處,往往不會太在意從縫裡塞進來的耳語催眠。
不過,也有不怕死的故意跳出來給人劈的。
結婚週年紀
我真的沒想到,才結婚/畢業一年,我竟然已經忘記了結婚/畢業紀念日。
過去看電影,總覺得才一年就忘記結婚紀念日,好像有點誇張。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覺得「啊? 什麼? 結婚一年了喔?」。工作,真的會讓人忽略很多事。
一年了,想一想,我算是幸運的了。跟當初論文裡面寫的期許差不多,自己,畢業前跟畢業後生活差不多,電腦照打,飯照吃,沒有什麼婚前婚後兩個樣,不管是指導教授還是我都是。不過也因為畢業前跟畢業後差不多,所以看不慣的地方還是看不慣、會吵架的還是繼續吵;走在路上,我還是會自動換到靠路中間的那一邊;吃飯到一半,筷子下的便當還是會自動換成另一個口味,過了一會兒又自動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