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月,是小幸福比手畫腳的一個月。
手腳的動作愈來愈多,看到爸爸媽媽回來會用手指指著要抱抱;想去看哪個玩具哪個擺飾也是用指的;想要出去玩也是用指的;看到燈光或是窗簾間灑進的陽光也是用指的;連跟窗外的鴿子打招呼也是用指的。
當小幸福指東,你卻往西的時候呢?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去年(2023) 的最後一週,我還在埋頭跟一堆現在想起來可稱之官僚的會議跟交辦事項奮鬥著,把出國參展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搞到很複雜。
今年(2024) 的最後一週,行事曆上的非routine事項只剩三樣:小平安的學校補假一天、半年一次的洗牙、跟小幸福的慶生晚餐。
我決定效法外國耶誕假期串連新年假期,這一週不約吃飯,不排專案或是工作。整天懶洋洋地在家吹暖氣、看書、回顧過去一年。
即使沒有壁爐,也可以打開電視,從 netflix 或是 youtube 裡找出家有壁爐影片。然後窩著,享受什麼也不做的幾天。
哎~ 這樣子的假期,真是奢侈。
當然,輕度的出門跑步還是需要的。
2024的最後一篇,也是2024的年度回顧,開始!
看到小草寫的那篇生日文裡,那句「人生就是取捨」,滑鼠反白標記,Ctrl-C,點一下另一個視窗的BLOG連結,新增文章,在標題欄位貼上,就開始了這一篇。
我想到了當年的立志,想到了這兩年來的掙扎,想到昨天和今天的兩個鏡頭。
第十個月,是小幸福比手畫腳的一個月。
手腳的動作愈來愈多,看到爸爸媽媽回來會用手指指著要抱抱;想去看哪個玩具哪個擺飾也是用指的;想要出去玩也是用指的;看到燈光或是窗簾間灑進的陽光也是用指的;連跟窗外的鴿子打招呼也是用指的。
當小幸福指東,你卻往西的時候呢?
第九個月,是非常挑戰的一個月。
小幸福的愈來愈能夠控制這個世界與她的互動,所以她想要什麼,她可以做什麼來達到她的目的,愈來愈明確,也愈來愈強烈。
在肢體能力上,小幸福已經能扶著東西,站著穩穩地 — 這意味著除非是被關在高牆裡,雙手沒有著力點,不然她是有能力四處移動的。
在模仿能力上,小幸福已經會開始學著大人所作所為 (雖然教了十分只學了一分),看到大人掀櫃子,會跟著過去學著掀櫃子,所以櫃門得開始加上機關才行;也因為可以教,所以可以開始教她一些簡單的樂器,例如打鼓等。只是她現在還沒有拿鼓棒的能力 (下一個月就會了),所以是直接用手拍打的。
有趣的是,小朋友好像不會累,還是說不怕痛,看她用小手用力地拍打著,即使已經好一陣子了,卻沒有休息的跡象。也許是正在享受控制這個世界的慾望吧!!
第九個月,「外帶」的次數變得更加頻繁。出門時食物跟一瓶奶還是得帶著,對外頭的環境適應已經不是什麼問題。身處新的環境裡,她還是那一副冷靜的樣子,得先觀察環境才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放開全然投入。在這一個月裡,我們去了苗栗西湖渡假村 (本來是要看 miffy 的,結果媽媽比小孩還興奮是怎麼回事?) 也去了動物園 (結果她一路昏睡眼裡的動物只有爸爸媽媽媽) 還去參加了第一次 (到目前也是唯一一次)的爬行比賽 (這傢伙觀察跑道觀察了好一陣子,然後才輕鬆地往前衝剌到達終點)。
那為什麼說第九個月是非常挑戰的一個月呢?
嘿,不知不覺,又快一個月過去了。
趁著台灣光復節,舉國歡騰,我也放假一日跟著慶祝慶祝,
來追一下進度吧。
第八個月,是積極探索世界的一個月。
帶 她出門去看新的世界,她愈來愈習慣了,出門坐車的時候,基本上只要車子在行進,她就會自己知趣乖乖安靜下來,甚至自在地伸伸懶腰,找個最舒服的姿勢,窩 在汽車安全座椅上睡著。然而只要紅燈停下來,或是停在路邊稍作休息時,她就會得到「耶~ 可以下車了」的訊號,而掙扎著要離開座位。有一次,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塞車,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小幸福接收到了錯誤的訊息,死命地想要從汽座上起身,放 聲大哭大鬧,那是我最討厭塞車的一刻。
而在八個月後,小幸福對於外界的陌生人,其互動仍然是非常保守的。看到那些叔叔阿姨伯伯阿嬤時, 她不會哇哇大哭,也不會像平常私底下那麼放得開。她會睜大 眼睛觀察著新環境,還有新認識的人。通常,新環境她會比較容易習慣,只要帶著她東看看,西看看,告訴她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很快她就會想要從大人的身上翻 身下來,自己爬來爬去探索這個新的遊樂園 (當然她媽咪會追在後面大喊啊這個髒髒那個危險);至於新面孔就比較難了,要個把小時她才會比較放鬆,不會一直無禮地盯著人家看。0到三歲的小朋友是個例 外,她可以很快地跟人家打成一片,當然要開心大笑還得再多花些時間相處才行。
就像之前所提到的,會翻身就不甘只是躺著;會坐就不甘只是翻,會爬就不甘只是坐,會扶著走就不甘只是爬。
這一篇,是看著照片回想出來的。
因為要寫小幸福第七個月的生活,我腦袋裡卻完全記不起來到底兩個月前她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好在我多多少少還會拍下一些照片,就靠著這些照片,拼湊起我的回憶,變成了這一篇流水帳……
關於小嬰兒能不能出遠門的看法,永遠是不一致的。
有的長輩或是傳統觀念會認為,前六個月,甚至是一歲以前,小嬰兒儘量少出遠門。這樣子的「規定」是其來有自的。一方面在過去的傳統社會裡,出遠門意味著好幾天、甚至是好幾週的長途跋涉,而且交通工具不便,坐馬車或是長程的大眾運輸工具 (如火車)實在顛跛,對大人和小孩都是一種考驗。萬一要是因為食物飲水和氣候的變化,導致水土不服,那就更麻煩了。
說實在話,小朋友都九個月了,我還在寫「六個月」。
也許就像是腳指上扎了根小小木剌一樣,雖然行走無礙,但總是有股異物感,不把這記錄完成,好像虧欠了什麼東西似的。
題外話,我覺得會造成父母過度寵愛小小孩的原因之一,就是那種「虧欠什麼東西」的愧疚感。不過這寫下去沒完沒了,以後有機會再談談我對這愧疚感的看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