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花蓮太魯閣馬拉松
就我自己的規劃,太馬跟田中馬一樣,都不是以競速/破PB為目標的賽事,而是以享受風土人文為目標的賽事。所以捨棄成績目標,以輕鬆跑的方式,想停就停,想跑就跑的方式,在不被關門的情況之下,好好享受這番體驗,是我的目標。再搭配上2022染疫後我對跑步的看法 — 把跑步的習慣找回來就好,在這個時候抽到太馬,真是太適合也不過了。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就我自己的規劃,太馬跟田中馬一樣,都不是以競速/破PB為目標的賽事,而是以享受風土人文為目標的賽事。所以捨棄成績目標,以輕鬆跑的方式,想停就停,想跑就跑的方式,在不被關門的情況之下,好好享受這番體驗,是我的目標。再搭配上2022染疫後我對跑步的看法 — 把跑步的習慣找回來就好,在這個時候抽到太馬,真是太適合也不過了。
棧板要收了,寄物區的工作人員們開始合照,應該是快要收工了吧。我把東西收進路協的衣保袋中,勉強地站起來,撐開雨傘,走出帳篷。
雨傘馬上在強風中開花。
看看周圍的人們,想想半個鐘頭之前的自己。我收起雨傘,走在雨中,就跟今天稍早那五個小時的自己一樣,享受「跑者是防水的」這句名言。
新竹馬,謝謝你。
雖說今年一起報名時的目標是要吃飽吃好,但是比賽前一夜我跟他聊天時,
他說他想改成挑戰半馬破2。 (跑友的話果然不能信)
「這樣你不就吃不到東西了?」我問。
『再看看啦!說不定狀況不好。』
「那你就不用等我了,我慢慢跑慢慢吃。」我心虛地說 (反正我也跑不太動)
跑進最後一個隧道,跑回向山遊客中心。我跑爆了,卻還是在原來目標設定的時間內跑完。看了跑表,里程只有28.46K,少了500m,送了我寶貴的3分鐘。沒有BP,沒有新紀錄,沒有開心或不甘心的淚水,只有喘息,補充水份,跟小心翼翼的賽後伸展。自己知道還有改進之處,知道自己的上下坡需要鍛練,知道自己的意志力極限,還不能讓自己滿意。
宜蘭冬山河本身就是馬拉松賽事的路線之一,從冬山河親水公園(也就是童玩節舉辦的地方) 出發,沿著河的一岸去,再沿著河的另一岸回來,依據個人的喜好,只要選對跨越河岸的橋,可以跑5K、8K、16K、甚至到半馬都可以。
早上三點,我站在電梯裡,看著鏡中的自己,深呼吸告訴自己,就當跑個 long run。按下電梯的按鈕,「電梯關門中~」微小的語音在黑夜裡隔外清晰。 電梯的門緩緩關上,我和電梯一起落下。
高雄東南西北的第四條跑步路線,也是這次過年跑步的收尾。我選擇了之前落成,被許多人稱之為高雄驕傲之一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找了一條從來沒走過的「鳳山溪自行車道」,打算一路跑過去,再切到衛武營去。全程大概10K,來回20k可以當作LSD。因為當天下午就要返回新竹了,所以跑得輕鬆些,只跑單程,回程一樣用 c-bike。
高雄東南西北的第三條跑步路線,我想體驗一下這幾年來高雄作為觀光,最顯目的「港區」。之前我跑過前鎮那邊的高雄港,不過是比較像加工出口區的高雄港。而化身為觀光性質的高雄港,則是在所謂的真愛碼頭、新光碼頭那一帶。說實在的,要不是這次仔細作功課,並且自己用雙腿跑過一次,我還真的搞不太清楚哪個碼頭是哪個碼頭。明明有的過去有去過,但就是跟名字對不起來。一直到這一次,我才真正比較有概念。
這次過年假期的第二場跑步選在大年初一,大家都還在睡夢中,人少最適合跑步了。地點我選了旗津,環島一圈大概18K左右,平常去旗津都是人擠人,這次去應該整個沙灘都是我一人獨享吧,我竊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