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過年:三種相機的實驗

經過去年使用iPhone作為相機主力的實驗,自己也慢慢發覺純粹使用iPhone的不足,每當撞到「哎呀手機還是不行」的那個時刻,心裡就還會響起「早知道就多帶一台相機出門」。

也因為2010年底把伴我多年的6D退役了,接手的R6搭配新入手的85F2有其特長之處,因此今年過年返鄉,又回到多機出動的狀態。

遲來的元宵燈籠

這兩天小幸福帶回了在學校的作品,紙摺的盒子糊上玻璃紙,裡頭放個小蠟燭,點著了放在地板上,小幸福靠著「營火」取暖玩皮影戲,小平安想靠近玩火卻一直被大人和姐姐喝止。燈關掉,一大兩小圍著營火不怎麼說話,這樣子才是美好的時刻。

[2Y2M] 過年行程之「接下來要去哪裡玩?」

跟去年過年趕場行程最大的不同,一是今年的年假特別長,二是小幸福變得更「好玩」了。不但非常配合大人的行程,上車睡覺下車玩耍,跟親戚朋友的互動也已經不是 Baby,而是 Kid 了。到處認識新朋友,玩在一起,聊天說笑,玩到最後一天還不想回來,嚷著要住在爺爺奶奶家。

秋天還是要吃螃蟹

我很喜歡吃海鮮,小時還住家裡的時候,海鮮是桌上的常客,魚啊蝦啊蛤啊蟹啊,總覺得理所當然。

蟹、醋、薑茶、三者齊備

離家之後,來到外食的世界,才知道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魚的話很常見、蝦的話去個熱炒店也可以點個一大盤,
至於螃蟹,還真不容易碰到。

小時候其實我完全不覺得吃蟹是一種很儀式性的事,主要是吃蟹的機會多的是,不論是回阿嬤家,還是大舅託人捎來的,一桶一桶的紅蟳,一大隻一大隻的蟹螫,還有吃起來很痛快的蟹黃 (和少量的蟹膏)….. 這造就了我兩個習慣:

1. 我小時只吃蟹螫和蟹黃、其次是身體,蟹腳則不吃。
2. 在長大之前我不知道沙公沙母大閘蟹是什麼,只認得紅蟳。

不過這種「福利」,在我離家之後,就漸漸地變少了。算一算,也只剩下這幾種場合,才有機會吃到螃蟹:

閱讀全文

[1Y1M] 過年趕場行程大挑戰

終於,終於,帶小幸福回老家過年了。

走路的樂趣
都不知道原來走路是這麼一件有趣的事

 

去年的過年,因為小幸福太小了,新手父母手忙腳亂,連在家裡好好照顧她都忙不過來了,何況是帶著她長途跋涉,東奔西跑回老家過年? 只好乖乖留在新竹,三個人努力熟悉彼此的步調。現在回頭去看,我跟小幸福、指導教授和小幸福都愈來愈適應彼此了,倒是我跟指導教授,不曉得是不是大人了積習難返,還是有許多仍待努力的地方。

在我年輕的時候,每年的過年總是得四處趕場,除夕夜團圓飯,大年初一鄉下老家,大年初二回(我娘)的娘家,大年初三家族出遊,大年初四再回高雄,大年初五再回新竹,每天都待在不同的地方,睡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跟指導教授結婚後,場子不但多了一個 (指導教授的娘家),要跑的路程也更遠了 (一個過年下來里程數破千)。要帶著小幸福和一大堆行李,這樣子趕,真的是種挑戰。

首先,我必須找個好幫手,留下來幫忙帶小幸福,然後我就可以跟指導教授遊山玩水,出國玩個五天都可以。

閱讀全文

[2M] 對話

一個月了,這個 blog,一直停在上一篇,小幸福滿月要回到家的前一天。

直到現在,我還深深記得,小幸福回到家裡的前三天,我們是過著何其水深火熱的生活。

指導教授說 @amasing 送的衣服好可愛!
指導教授說 @amasing 送的衣服好可愛!

哭、標準 SOP 檢查 (尿布、肚餓、脹氣、討抱抱)、喝奶/換尿布/拍背/抱抱、平靜、哭…… 短時間不斷的循環讓我跟指導教授幾乎是徹夜未眠,好像回到求學時熬夜作實驗的日子。不同的是,歲月不饒人,我已經沒有當年那種可以三天不閤眼的本事了。

所以只好一找到機會就瞇一下,連抱著小幸福餵奶的時候不知不覺我也會昏睡過去。

閱讀全文

[過年] 年菜還是思鄉菜?

過年,總是合法有正當理由大吃大喝的時節。離鄉背井的我,雖然泡泡麵、煎煎蛋還過得去,不過說到記憶中的「家常菜」,還是得回到家鄉才嚐得到。

但有趣的是,某些「常客」往往會出現在家鄉的餐桌上。這些「常客」,並不是餐桌上的常客,而是當孩子回來時,才會出現在桌上。而這些常客,又通常分成幾個類型:

第一類,是認為孩子在外面吃不到的。孩子在外面工作打拚,三餐有便當而不是麵包就偷笑了。便當大多是油膩,兩三樣小菜搭配一樣主菜,也許是炸雞腿、也許是滷排骨。新鮮的海鮮、營養的魚類單價偏高,處理又麻煩,孩子在外頭一定沒什麼機會嚐到。

IMG_4149 (by PipperL)

所以,孩子回來時,每天必須要有魚或海鮮。新鮮的、好吃的、營養的魚或海鮮。也許是撒上些埔子清蒸、也許是散發誘人香味的糖醋、也許是單純卻美味的乾煎。一定要在孩子回來的這幾天,把他在外頭幾個月沒吃到的東西補回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