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屋到驗屋

從看屋到驗屋

在指導教授的強力推動之下,看中的屋子,很快到進展到議價的階段。這段時間,我都放任教授她去談,跟誰談,怎麼談,談多少,她會定期把「戰況」回報給我。而我,只是給了她一個數字,告訴她,不夠的,就由她自己想辦法了。

議價,就我所知,好像還是傳統的「good cop, bad cop」,她扮演的是好警察,很有誠意的想要買房子,我扮演的是壞警察,挑三撿四的,還只肯開出較低的價位。不過我這個壞警察,只出現在教授的口中,從頭到尾,我都沒有出現過。我這個被塑造出來的壞警察,只是拿來議價的籌碼和手段而已。

但賣方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樣玩起了好警察壞警察策略,對口的男主人當好警察,躲在幕後的女主人當壞警察。跟我們一樣的,是壞警察一直在幕後,她的所作所為所想要所要求的,都是男主人轉述的。從頭到尾,這傳說中的女主人,也沒有出現過。

每次我一想到這情景,就不禁失笑。大家明明都知道對方在玩這技倆,卻還是裝作不知情地繼續玩下去…….

Home (by PipperL)
在這房價不透明的年代,黑暗中的明燈,也許就是網路了。

閱讀全文

房屋仲介的角色

房屋仲介的角色

其實,在我做出不理性的決定之前,指導教授她,就已經開始看屋了。

除了去預售屋的招待中心享受「描繪未來」的滿足、和在坪數灌水的樣品屋中享受裝潢精美、家具齊全的偽豪宅生活 (可能只有十來分鐘),大部份的時間,教授其實面對的是房屋仲介,腳踩的是一間間的中古屋,看到的是搬空後的屋子,壁癌、漏水、陰暗、剝落、垃圾、污漬等。

Egg day 2 (by PipperL)
我的新家,到底會長什麼樣子,座落在哪裡呢?

閱讀全文

黑天鵝效應初試

黑天鵝效應初試

身為一個科學的信徒,在閱讀黑天鵝效應時,首先就是檢驗裡頭的邏輯,看看裡頭的邏輯是不是言過其實,拿特例當常例 (畢竟,黑天鵝本身就是特例)。話說掃過一次裡頭所提到的幾個謬誤,包括確認謬誤 (Confirmation fallacy)、敘事謬誤 (narrative fallacy)、沈默證據的謬誤 (silent evidence fallacy)、戲局謬誤 (ludic fallacy)等,大體上我還真的接受了作者的論述,接受了自己平常認知了解中所不足的部份,並且嘗試開始在生活中、規劃、思考裡加入作者所倡議的黑天鵝思維。避免 (未來的)黑天鵝事件對我而言不再那麼重要,減少到時發生的衝擊才是王道。

Cross road (by PipperL)

接著,我開始回顧檢視前陣子所接收到的資訊,然後看看能不能從裡頭找到一些思考的謬誤。第一個被我拿出來看的,就是前陣子剛看完的厚黑學

閱讀全文

充電、厚黑與話術

充電、厚黑與話術

被會社調去上了五天的課程,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一連五天。

課程的內容,著重的是工作上一些輔助上的技巧和管理領導方式 (當然對有些人的業務而言是「主要」而不是輔助)。

其中有堂課,著重的是情境演練,講師會一直出狀況題,然後各組討論處理方式,最後再比較各組方式跟老師的答案。這些情境跟狀況,大多是在辦公室裡會碰到的工作業務相處、進度管控、情緒管理、辦公室人際關係等。更有趣的是,這些狀況題並不是獨立的,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的處理方式不夠好,後面還會冒出要讓人善後的狀況。

正好,前陣子把白話厚黑學翻過一遍,索性來試試用厚黑學作答會怎樣。

Chair (by PipperL)

閱讀全文

初次交手

傳聞中,在我們team 進場之前,這個跨部門的專案進度會議裡,某個部門的頭兒是不會出現的。在其他人的口中,他是個要求很多、要求很趕、作風兇狠的人 — 不管是對自己家的,還是對別人家的都一樣。

在會社的這些日子以來,我已經體認到,這種人,在組織裡有其存在的價值。在他下面工作的人,必須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心裡準備,跟他打交道的人,則要小心別一不注意變成餵養他的食物,要知道,有些動物餓了可是連同類都不客氣地吞食入腹的。

這次的專案進度會議,進行到一半,某個部門的人、同時也是該部門在此專案的project manager突然丟了幾個問題出來,還直掃向我而來。奇怪,這東西我也不是掛 owner,報告的人也不是我,怎麼會掃到我這兒來呢? 才回答沒幾句,一個陌生的聲音突然插進來,轉頭一看,原來是那傳說中的魔王頭兒竟然出席了,我坐在前面所以沒發現。

閱讀全文

從言論自由反思戰地日記

從言論自由反思戰地日記

花了點時間看了 Portnoy  的《獨立特派員與部落客宣言》,把裡頭的錄影通通看完了。正好最近開始思考戰地日記裡所寫出來的一些東西,該不該寫? 寫出來恰不恰當? 這是我想要讓人看到的東西嗎? 這是讀者想要看到的東西嗎? 這是有用的東西嗎? 趁著這個機會,小小整理一下。

Exhibition (by PipperL)

閱讀全文

職場的天真 (二)

老闆的算盤,是什麼呢?

前陣子聽到一場高層的經驗分享,提到:

「你要做的是一個(上頭眼中)好老闆,還是(部屬眼中)的好人呢?」

後來,我把這句話解讀成是不是只要把「人」做好,還是要把「事情」做好。

前一篇提到的那種狀況,也許正是老闆刻意營造的。

閱讀全文

職場的天真 (一)

不知道是誰講過:「新點子沒有什麼了不起,每天全世界都有一堆人冒出跟你一樣的新點子。」

以前覺得很贊同,我又不是什麼天才超人,我想到的別人一定也想到了。

既然如此,點子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我錯了。

有時,點子不只是一個引線而已,點子是一個膠水,把你手上可能有的碎片用一個獨特的方式黏合起來。如果大家手上的碎片都不一樣,那麼你的點子對別人而言,可能聽過就算了。然而當好幾組 Team 進行著同樣一個專案,還保持某個詭異的「共同合作開發」的氣氛時,點子這東西,你不小心說了出去,在你還在精心雕塑你的驚世之作時,別人可能馬上就拿去黏出一個半成品,然後送到上頭面前 ,大喊「我做出來了!!」。

更慘的是,那個膠水當然不會跟新發現的星球一樣,以你的名字來命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