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授來函照登。
小幸福的牙齒一直到十一個月才冒出頭。人家說晚長晚蛀牙,深怕孩子滿口蛀牙的我,其實還蠻高興他晚長牙的!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要翻譯小小孩的話語,往往需要一些智慧,和運氣。
某天,小幸福突然開始大量重覆「蹲下 — 起立」的動作,雙手張開,站起時叫著「爸~~」。一開始我們還覺得頗為有趣,久了之後就開始感到奇怪了。
「這樣子腳不會酸嗎?」
「聽說有的學校用這種動作來體罰孩子耶~~」
「聽說綿羊的叫聲也是 BAA~~ 耶」 (好吧,這是我從酪梨壽司跟大白的對話中學的)
「為什麼她一直叫你,你是有教過他這個動作嗎?」 「我沒有!」
討論的同時,小幸福繼續不停地「BAA~~」「BAA~~」地蹲下~~ 起立~~ 蹲下~~ 起立~~ (奇怪真的不會累嗎?)
————————————————————————-
晚上,又到了講故事的時間,我請小幸福去挑本今天她想聽的故事。
翻到某頁,突然靈機一動,真相大白。
孩子睡著了之後,偷做的爸爸媽媽們都上線了。
巧虎對小朋友而言真的跟毒品一樣,千說萬說抵不過一句巧虎說。 #fb
— PipperL (@pipperl) February 28, 2012
@pipperl 當你開始讚許巧虎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是對毒品依賴的開始。(←好像太嚴肅了XD)
— 阿罵心™ (@amaSing) February 28, 2012
後面聊起了寶寶經:
終於,終於,帶小幸福回老家過年了。
去年的過年,因為小幸福太小了,新手父母手忙腳亂,連在家裡好好照顧她都忙不過來了,何況是帶著她長途跋涉,東奔西跑回老家過年? 只好乖乖留在新竹,三個人努力熟悉彼此的步調。現在回頭去看,我跟小幸福、指導教授和小幸福都愈來愈適應彼此了,倒是我跟指導教授,不曉得是不是大人了積習難返,還是有許多仍待努力的地方。
在我年輕的時候,每年的過年總是得四處趕場,除夕夜團圓飯,大年初一鄉下老家,大年初二回(我娘)的娘家,大年初三家族出遊,大年初四再回高雄,大年初五再回新竹,每天都待在不同的地方,睡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跟指導教授結婚後,場子不但多了一個 (指導教授的娘家),要跑的路程也更遠了 (一個過年下來里程數破千)。要帶著小幸福和一大堆行李,這樣子趕,真的是種挑戰。
首先,我必須找個好幫手,留下來幫忙帶小幸福,然後我就可以跟指導教授遊山玩水,出國玩個五天都可以。
第十個月,是小幸福比手畫腳的一個月。
手腳的動作愈來愈多,看到爸爸媽媽回來會用手指指著要抱抱;想去看哪個玩具哪個擺飾也是用指的;想要出去玩也是用指的;看到燈光或是窗簾間灑進的陽光也是用指的;連跟窗外的鴿子打招呼也是用指的。
當小幸福指東,你卻往西的時候呢?
第九個月,是非常挑戰的一個月。
小幸福的愈來愈能夠控制這個世界與她的互動,所以她想要什麼,她可以做什麼來達到她的目的,愈來愈明確,也愈來愈強烈。
在肢體能力上,小幸福已經能扶著東西,站著穩穩地 — 這意味著除非是被關在高牆裡,雙手沒有著力點,不然她是有能力四處移動的。
在模仿能力上,小幸福已經會開始學著大人所作所為 (雖然教了十分只學了一分),看到大人掀櫃子,會跟著過去學著掀櫃子,所以櫃門得開始加上機關才行;也因為可以教,所以可以開始教她一些簡單的樂器,例如打鼓等。只是她現在還沒有拿鼓棒的能力 (下一個月就會了),所以是直接用手拍打的。
有趣的是,小朋友好像不會累,還是說不怕痛,看她用小手用力地拍打著,即使已經好一陣子了,卻沒有休息的跡象。也許是正在享受控制這個世界的慾望吧!!
第九個月,「外帶」的次數變得更加頻繁。出門時食物跟一瓶奶還是得帶著,對外頭的環境適應已經不是什麼問題。身處新的環境裡,她還是那一副冷靜的樣子,得先觀察環境才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放開全然投入。在這一個月裡,我們去了苗栗西湖渡假村 (本來是要看 miffy 的,結果媽媽比小孩還興奮是怎麼回事?) 也去了動物園 (結果她一路昏睡眼裡的動物只有爸爸媽媽媽) 還去參加了第一次 (到目前也是唯一一次)的爬行比賽 (這傢伙觀察跑道觀察了好一陣子,然後才輕鬆地往前衝剌到達終點)。
那為什麼說第九個月是非常挑戰的一個月呢?
嘿,不知不覺,又快一個月過去了。
趁著台灣光復節,舉國歡騰,我也放假一日跟著慶祝慶祝,
來追一下進度吧。
第八個月,是積極探索世界的一個月。
帶 她出門去看新的世界,她愈來愈習慣了,出門坐車的時候,基本上只要車子在行進,她就會自己知趣乖乖安靜下來,甚至自在地伸伸懶腰,找個最舒服的姿勢,窩 在汽車安全座椅上睡著。然而只要紅燈停下來,或是停在路邊稍作休息時,她就會得到「耶~ 可以下車了」的訊號,而掙扎著要離開座位。有一次,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塞車,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小幸福接收到了錯誤的訊息,死命地想要從汽座上起身,放 聲大哭大鬧,那是我最討厭塞車的一刻。
而在八個月後,小幸福對於外界的陌生人,其互動仍然是非常保守的。看到那些叔叔阿姨伯伯阿嬤時, 她不會哇哇大哭,也不會像平常私底下那麼放得開。她會睜大 眼睛觀察著新環境,還有新認識的人。通常,新環境她會比較容易習慣,只要帶著她東看看,西看看,告訴她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很快她就會想要從大人的身上翻 身下來,自己爬來爬去探索這個新的遊樂園 (當然她媽咪會追在後面大喊啊這個髒髒那個危險);至於新面孔就比較難了,要個把小時她才會比較放鬆,不會一直無禮地盯著人家看。0到三歲的小朋友是個例 外,她可以很快地跟人家打成一片,當然要開心大笑還得再多花些時間相處才行。
就像之前所提到的,會翻身就不甘只是躺著;會坐就不甘只是翻,會爬就不甘只是坐,會扶著走就不甘只是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