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 年菜還是思鄉菜?

過年,總是合法有正當理由大吃大喝的時節。離鄉背井的我,雖然泡泡麵、煎煎蛋還過得去,不過說到記憶中的「家常菜」,還是得回到家鄉才嚐得到。

但有趣的是,某些「常客」往往會出現在家鄉的餐桌上。這些「常客」,並不是餐桌上的常客,而是當孩子回來時,才會出現在桌上。而這些常客,又通常分成幾個類型:

第一類,是認為孩子在外面吃不到的。孩子在外面工作打拚,三餐有便當而不是麵包就偷笑了。便當大多是油膩,兩三樣小菜搭配一樣主菜,也許是炸雞腿、也許是滷排骨。新鮮的海鮮、營養的魚類單價偏高,處理又麻煩,孩子在外頭一定沒什麼機會嚐到。

IMG_4149 (by PipperL)

所以,孩子回來時,每天必須要有魚或海鮮。新鮮的、好吃的、營養的魚或海鮮。也許是撒上些埔子清蒸、也許是散發誘人香味的糖醋、也許是單純卻美味的乾煎。一定要在孩子回來的這幾天,把他在外頭幾個月沒吃到的東西補回去。

閱讀全文

抒解鄉愁的方式

對一個在南台灣長大的孩子而言,居住在溼冷的北台灣,想家的時候一定要有台乾衣機

每次到了冬天,我對於洗好曬完的衣服,便有種莫名的排斥。把頭埋進剛從曬衣桿上取下的衣服裡,你聞到的不是南台灣豔陽加持過的、像是漿過的豪邁牛仔,也不是剛從洗衣店乾衣機裡回來的,柔軟且又帶點紳士的溫暖。你聞到的,是北台灣冬天的溼冷,隱隱穿透到骨子裡的寒,以及毫不客氣的霉味。

即使加了再多香料在洗衣粉或是柔軟精都一樣。

所以我一直抱怨,抱怨著這種天氣,抱怨著這種氣味,抱怨著這種生活。

然後,有一天,想通了。

Dryer (by PipperL)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