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盛會又到了,
今年承接去年的完跑(完補)策略,然後再優化完賽時間。
所謂優化完賽時間,指的是在官方設定的關門時間 (半馬限時 3.5Hr) 前,在賽道上把吃吃喝喝的時間用好用滿。
有點像「關門馬」的概念。
這不是大會官方的版本,但如果想用另一種方式去享受田中馬拉松特有的風情,可以考慮看看喔!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一年一度的盛會又到了,
今年承接去年的完跑(完補)策略,然後再優化完賽時間。
所謂優化完賽時間,指的是在官方設定的關門時間 (半馬限時 3.5Hr) 前,在賽道上把吃吃喝喝的時間用好用滿。
有點像「關門馬」的概念。
這不是大會官方的版本,但如果想用另一種方式去享受田中馬拉松特有的風情,可以考慮看看喔!
有時候,會搞不楚自己到底是退化了還是沒有。幫忙解女兒的數學題時,解出來會覺得自己腦子還堪使;但看偵探電影時,關鍵情節卻要用回放的方式,看兩次才知道原來如此。
參加過的路跑也是。這次在賽前整理行李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沒有參加過新竹馬的半馬。之前兩次都是報全馬,高架快速道路(現在絕響了)、城區巡禮、公園竹田、水源河濱、十八公里海岸線、再加上大風、大雨、烈日,跑在新竹的回憶參雜著平日在地練習的記憶,久而久之,我都快分不清楚哪些是比賽,哪些是練習了。後來想想,只要腦袋回放裡眼中看出去看得到其他成群的跑者,應該就是賽事;反之則是練跑。
這是一場在疫情以前就已經報名的馬拉松。
是的,你沒聽錯。疫情以前。
現在回頭看疫情,好像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
所以這場賽事,對我而言,也是很久很久以前就說好要跑的。
不過老天爺沒有那麼想讓我跑這場比賽。
兩次疫情停辦,
一次颱風延期,
總算,大會還是決定舉辦,我也延了回程車票,完成了這椿心願。
雖然不是軍人出身,對於軍隊或是軍校也沒有憧憬,
但能夠跑進從小只能望牆興嘆的中正預校、陸軍官校和步校,
還是很有意義的。
就我自己的規劃,太馬跟田中馬一樣,都不是以競速/破PB為目標的賽事,而是以享受風土人文為目標的賽事。所以捨棄成績目標,以輕鬆跑的方式,想停就停,想跑就跑的方式,在不被關門的情況之下,好好享受這番體驗,是我的目標。再搭配上2022染疫後我對跑步的看法 — 把跑步的習慣找回來就好,在這個時候抽到太馬,真是太適合也不過了。
棧板要收了,寄物區的工作人員們開始合照,應該是快要收工了吧。我把東西收進路協的衣保袋中,勉強地站起來,撐開雨傘,走出帳篷。
雨傘馬上在強風中開花。
看看周圍的人們,想想半個鐘頭之前的自己。我收起雨傘,走在雨中,就跟今天稍早那五個小時的自己一樣,享受「跑者是防水的」這句名言。
新竹馬,謝謝你。
雖說今年一起報名時的目標是要吃飽吃好,但是比賽前一夜我跟他聊天時,
他說他想改成挑戰半馬破2。 (跑友的話果然不能信)
「這樣你不就吃不到東西了?」我問。
『再看看啦!說不定狀況不好。』
「那你就不用等我了,我慢慢跑慢慢吃。」我心虛地說 (反正我也跑不太動)
跑進最後一個隧道,跑回向山遊客中心。我跑爆了,卻還是在原來目標設定的時間內跑完。看了跑表,里程只有28.46K,少了500m,送了我寶貴的3分鐘。沒有BP,沒有新紀錄,沒有開心或不甘心的淚水,只有喘息,補充水份,跟小心翼翼的賽後伸展。自己知道還有改進之處,知道自己的上下坡需要鍛練,知道自己的意志力極限,還不能讓自己滿意。
從 8K,9K,10K,慢慢地能跑的距離愈來愈遠,雙腳的感覺也愈來也好。五月底跑完兩次E60都無不適後,我知道新一輪課表的訓練已經在等我了。於是翻出之前已經作好一半的功課,繼續完成課表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