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起一個習慣可以是刻意的,也可以是偶然的。
之前在夏天時,就有想過去圖書館吹冷氣過一天的想法,也實際每週花了半天在市立圖書館。
最近因為常常回母校,索性又留了一天給母校的圖書館。順便在午餐的時候,探索學校現在的餐廳,口味如何。
目前為止的嘗試,跟我一直以來對學餐的印象大不相同。學餐應該是便宜但沒有很好吃,但我目前的探索結果(還沒每一家都吃透)是「不便宜也不好吃」。
超商的人山人海說不定是有原因的。
繼續探索。
在這個時代, blogging 就像是深呼吸一樣。
培養起一個習慣可以是刻意的,也可以是偶然的。
之前在夏天時,就有想過去圖書館吹冷氣過一天的想法,也實際每週花了半天在市立圖書館。
最近因為常常回母校,索性又留了一天給母校的圖書館。順便在午餐的時候,探索學校現在的餐廳,口味如何。
目前為止的嘗試,跟我一直以來對學餐的印象大不相同。學餐應該是便宜但沒有很好吃,但我目前的探索結果(還沒每一家都吃透)是「不便宜也不好吃」。
超商的人山人海說不定是有原因的。
繼續探索。
美國總統大選,應該是這禮拜很多人關注的話題吧。川普選上後,對台灣的態度,對台灣的影響,疑美論,美國放棄台灣論等等,又要冒出來了。有趣的是,「保護費」一說,好像得到了適當的破解。「如果繳一些錢就可以得到美國的保護,那何樂而不為?」畢竟現在的台灣,還沒那麼缺錢。
如果有一定的安全感,經濟、生活、和社會滿意度應該會再提高。
本週看了頭號外交官S2,這部劇會讓人想到在職場上忙碌又運籌帷幄的日子,但還沒來得及讓人立下「啊是不是要回到那種日子」,很快又被劇裡的夫妻吵架給打斷了。第二季不能說不好看,只是最後要接到第三季的轉折有些讓人錯愕。就放著,等之後的第三季吧。
兩三週前,孩子開始抱怨家裡的網路卡頓,害他在緊湊的電玩戰鬥裡被KO。本來以為是個人技術的牽拖,因為同時間其他裝置並沒有網路卡頓的問題。後來交叉分析後,發現是因為舊的 iPad 6代 升級iOS之後,變得超lag的緣故。(但遊戲是顯示網路紅燈)。因為iOS 無法降級,在清後台等作法都無效之後,決定再買一台新的iPad。本來想說10月底的發表會會有新iPad,但看起來因為供應鏈的delay,可能要等到明年Q1 才發表。看了每次哀嚎而來借手機的孩子,決定在這個時間點買了兩年之前的 iPad 10代,以換得耳根的清淨。
經過一週的測試之後,除了耳根子清淨一點之外,也肯定了一件事:扣掉電玩卡頓之外,其實舊的 iPad 6 已經夠我用了 XD
好了,進入本週的主題:盤點6個月後的財務狀況。
對照參考/前情提要在這邊:《遊民週記 19: 財務盤點筆記 (3個月之後)》
本週的生活愈來愈「忙碌」,即使有一天的颱風假也是一樣。
不知不覺,遊戲又沒有在玩了。作菜和下廚的時間變得更多,但主要是作為一種興趣和研究。反覆地研究一道菜的作法,觀察在不同因子和變數下,出來的成果如何。即使有網路上許多教學文章和影片的幫助,我還是需要自己把手感找出來 — 用某種我認為科學的方式。於是,這種類似料理研究的時段,開始占據我一週的行事曆。往往在回顧一週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類興趣上。
剩下的時間,有不少都投入手邊正在進行的專案了。有更多的時間,我可以更仔細地打磨我的作品。還有三週,繼續加油。
11月有兩場半馬,不過已經抱持著輕鬆的心情,以完賽加上享受風光和氣氛的目標,去迎接賽事的到來。反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自己累積不夠,就不要祈求奇蹟。這樣也可以讓足底筋膜炎持續地緩解…希望啦。
喔,對了。本來用 Omnivore 這個read-it-later 工具愈來愈上手,甚至還排了計畫要寫一些工具運用其 API 來作一些自動化知識管理。結果 — 本週收到一則讓人遺憾的消息: Omnivore 要賣給 ElevenLabs 並結束服務了。這意味著我原本打造的 (跟未來規劃要進化的) GTD 流程又要再次修改。短期之內應該是先回到 Pocket 懷抱,之後再看社群上討論有沒有適合跳的船… 當然,把現有的 Omnivore code 自架也是可以,但之後就要自己維護了。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財務自由就是買東西不用看價格」,批評 FIRE 的信徒因為需要控制自己每年的預算,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 (例如搬到消費較低的地區)等,所以稱不上財務自由。我覺得,他說得乍聽之下好像沒錯,但也有明顯的錯置。
沒錯的地方是,除了 Fat FIRE 之外,一般的 FIRE 或是 Lean FIRE 還需要控制自己的生活預算。就「消費」上來說,的確不是「完全自由」的狀態。
但錯置的地方是,FIRE 的 FI,是 Financial Independent。財務獨立。財務獨立會帶來自由,但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自由。
FIRE 的本質是更多的選擇權,不是更多的消費權。
忍了三個月,終於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了。
找了兩個半天的me time,把自己財務狀況跟過去幾個月的支出記帳資訊攤開來檢視 (是的,我一直有在記帳,每一筆)。支出花半天,收入花半天。
過去在上班時,平常的開銷大小其實並不是很重要,主要關心的,是收入的成長。我用四個指標來檢視年度的變化:第一個指通是薪資年收入;第二個指標是每年「沒花完的錢」;第三個指標是總資產數字的成長 (vs 個人薪資的成長);第四個指標是年度開銷中,小孩/教育/家庭支出占的比例。
至於投資績效,我通常是看看而已就好。
所以雖然我每一筆支出/收入都有在記帳,但是主要指標還是以總資產跟收入的部份。
接下來這個階段的人生,要開始應用4%法則,開始提領。那麼支出這件事,就變成非常重要了。所以第一個半天,我主要是花在重新設計「支出」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會成為接下來我定期追蹤和檢討的項目之一。第二個半天,我則是再次盤點了收入和資產的狀況,確保我現在的財務狀況符合年初的預期。
上週提到的暑假「哇哇叫大作戰」,目前已經跟孩子一起完成進行方式規劃跟第一週的安排。接下來就是第一週看實行的狀況,再進行修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次可以兩個月不用上班,跟不用上學的孩子們好好泡在一起,而且又避開孩子很小 (著眼在「養」孩子)跟孩子很大 (孩子已經不想跟你泡在一起了) 的這兩個階段。想一想,就拋棄所謂的「暑假鬼門開」,放下原來在bucket list 上想要做的事情 (當然有的還是可以排,只是要跟孩子討論好再去做),把這兩個月專心拿來跟他們泡在一起。希望未來回顧這段旅程時,不管是對他們,還是對我自己而言,都是很難忘、很美好、也很珍貴稀有的兩個月。
Farewell party 進入第三週,本週的重點是跟我同世代的同學們。
20年前在學校共同生活,20年後在有名有姓的公司站穩了腳步。
酒足飯飽之餘,我提醒他們,20年前我們不是說,在科技業拼個十幾年就要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