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民週記 29: 一些對 FIRE 的理解

遊民週記 29:  一些對 FIRE 的理解

本週的生活愈來愈「忙碌」,即使有一天的颱風假也是一樣。

不知不覺,遊戲又沒有在玩了。作菜和下廚的時間變得更多,但主要是作為一種興趣和研究。反覆地研究一道菜的作法,觀察在不同因子和變數下,出來的成果如何。即使有網路上許多教學文章和影片的幫助,我還是需要自己把手感找出來 — 用某種我認為科學的方式。於是,這種類似料理研究的時段,開始占據我一週的行事曆。往往在回顧一週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類興趣上。

剩下的時間,有不少都投入手邊正在進行的專案了。有更多的時間,我可以更仔細地打磨我的作品。還有三週,繼續加油。

11月有兩場半馬,不過已經抱持著輕鬆的心情,以完賽加上享受風光和氣氛的目標,去迎接賽事的到來。反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自己累積不夠,就不要祈求奇蹟。這樣也可以讓足底筋膜炎持續地緩解…希望啦。

喔,對了。本來用 Omnivore 這個read-it-later 工具愈來愈上手,甚至還排了計畫要寫一些工具運用其 API 來作一些自動化知識管理。結果 — 本週收到一則讓人遺憾的消息: Omnivore 要賣給 ElevenLabs 並結束服務了。這意味著我原本打造的 (跟未來規劃要進化的)  GTD 流程又要再次修改。短期之內應該是先回到 Pocket 懷抱,之後再看社群上討論有沒有適合跳的船… 當然,把現有的 Omnivore code 自架也是可以,但之後就要自己維護了。


FIRE 是指「買東西不用看價格」嗎?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財務自由就是買東西不用看價格」,批評 FIRE 的信徒因為需要控制自己每年的預算,調整自己的生活型態 (例如搬到消費較低的地區)等,所以稱不上財務自由。我覺得,他說得乍聽之下好像沒錯,但也有明顯的錯置。

沒錯的地方是,除了 Fat FIRE 之外,一般的 FIRE 或是 Lean FIRE 還需要控制自己的生活預算。就「消費」上來說,的確不是「完全自由」的狀態。
但錯置的地方是,FIRE 的 FI,是 Financial Independent。財務獨立。財務獨立會帶來自由,但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自由。

FIRE 的本質是更多的選擇權,不是更多的消費權。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19: 財務盤點筆記 (3個月之後)

遊民週記 19:  財務盤點筆記 (3個月之後)

忍了三個月,終於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了。

找了兩個半天的me time,把自己財務狀況跟過去幾個月的支出記帳資訊攤開來檢視 (是的,我一直有在記帳,每一筆)。支出花半天,收入花半天。

過去在上班時,平常的開銷大小其實並不是很重要,主要關心的,是收入的成長。我用四個指標來檢視年度的變化:第一個指通是薪資年收入;第二個指標是每年「沒花完的錢」;第三個指標是總資產數字的成長 (vs 個人薪資的成長);第四個指標是年度開銷中,小孩/教育/家庭支出占的比例。

至於投資績效,我通常是看看而已就好。

所以雖然我每一筆支出/收入都有在記帳,但是主要指標還是以總資產跟收入的部份。

接下來這個階段的人生,要開始應用4%法則,開始提領。那麼支出這件事,就變成非常重要了。所以第一個半天,我主要是花在重新設計「支出」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會成為接下來我定期追蹤和檢討的項目之一。第二個半天,我則是再次盤點了收入和資產的狀況,確保我現在的財務狀況符合年初的預期。

閱讀全文

遊民週記 11: 暑假開始了

遊民週記 11: 暑假開始了

上週提到的暑假「哇哇叫大作戰」,目前已經跟孩子一起完成進行方式規劃跟第一週的安排。接下來就是第一週看實行的狀況,再進行修正。想一想,人生有多少次可以兩個月不用上班,跟不用上學的孩子們好好泡在一起,而且又避開孩子很小 (著眼在「養」孩子)跟孩子很大 (孩子已經不想跟你泡在一起了) 的這兩個階段。想一想,就拋棄所謂的「暑假鬼門開」,放下原來在bucket list 上想要做的事情 (當然有的還是可以排,只是要跟孩子討論好再去做),把這兩個月專心拿來跟他們泡在一起。希望未來回顧這段旅程時,不管是對他們,還是對我自己而言,都是很難忘、很美好、也很珍貴稀有的兩個月。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