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的作者排名

看到 蔚藍手札: 學術期刊的遊戲規則 裡面所提到學術文章的作者排名「慣例」:

而文章的作者排名,是個複雜的問題。通常,這個研究的主要執行和構思者,會是第一作者,因為他/她的貢獻最大。而當今的科學研究,講求團隊合作。一個研究可能是幾個實驗室合作的成果,不同的實驗由不同對該實驗有專長的人來做。這些只負責做某一個小實驗的人,通常會被納入作者群當中。依貢獻多寡,來決定排名。而實驗室負責人(也就是我所謂的老闆),通常是該計畫的最早構思者,也是提供研究經費和空間的人,就會變成所謂的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會被放在最後。科學界評斷一篇研究的貢獻,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是並重的。那是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兩個位置。除了這兩個位置外,有時決定其他作者誰該放在第幾位,或根本該不該放,常有爭議。甚至,誰該是第一作者也要吵一吵才能決定。每個期刊和每個學校,通常有他們自定的規章。更多時候,還依老闆的行事風格來決定。

掛名怎麼掛,誰可以掛,誰不應該掛,誰該掛前面,本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實驗室裡,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老闆,都會有不同的內規;出了實驗室,期刊那邊也有他們自己的遊戲規則。如果牽涉到老師跟學生,那就要再複雜一些些。我偶爾會在研究生討論板上面看到有人抱怨為什麼他不是掛第一個,或是為什麼老闆沒做什麼事,卻掛第二個(甚至是掛第一個)。每次當看到這些文章,我多少會慶幸自己不是身處那樣子的環境裡。

第一作者該如何決定?

一篇要投稿期刊的文章,從構想的發起、整個實驗的規畫、實驗的進行、數據的量測與萃取、實驗結果的討論與分析、到撰寫文章,如果都是由同一個人主導進行,甚至全部親自完成,那麼我想第一作者是誰應該沒有什麼疑問。比較麻煩的,在於萬一上述的步驟是由不同人完成的,怎麼辦?

首先,老闆腦子裡總是有用不完的點子(當然,裡頭多少部份是天馬行空就不一定了),所以構想通常是老闆提供的,但是想得到不代表做得出來,做得出來也不代表跟預期的結果符合。

實驗的規畫和進行可能是由許多小組,甚至是好幾個研究群合力進行的成果,有份的人通常會被掛進作者群中。但是做得最多的人,卻不一定是主導的人。

作實驗的人,跟分析實驗結果的人,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同樣的sample,A拿去量一量覺得沒什麼趨勢,但是B可能在meeting上看完A的報告之後,一舉手發言反而提出一番令人震憾的說法和機制。

最後,還要看看是誰把文章給寫出來,然後投出去。平平是26個英文字母加上10個阿拉拍數字,有人寫完之後看起來食之無味,有人寫起來就是閃閃動人,reviewer 一看馬上拍案,順便把下面的人叫進來罵:「你看看!! 人家這個都做出來了,你們動作怎麼那麼慢?!」 :-p 所以老闆指名要誰寫,也有他的考量。當然,我也聽說過鴨子划水,看誰先把稿子送到老闆桌上的……

喔對了,我還忘了提除了第一作者之外,第二作者有時也很重要。對某些系所而言,學生必須掛在第一作者,才能算進個人的論文發表點數中,但是有一個小小的例外,就是當第一作者是老闆時,當當第二作者也可以算進個人的點數中。當一個小小的研究生,老闆如果要掛頭名,應該很少有人敢反對,但是私底下,誰當第二作者……

至於在 HEMiDEMi 上討論到的通訊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除了在審稿期間作為與編輯的對話窗口之外,我的老闆曾經這樣告訴過我:

我們所做的研究,所發表的成果,是被視為實驗室整個團隊的研究成果,所以通訊作者應該要寫實驗室的主持人。再說,通訊作者也是在文章刊出後,讀者與作者之間溝通的窗口,學生來來去去,當學生畢業後,怎麼找得到人??

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在〈期刊投稿的作者排名〉中有 2 則留言

  1. 是啊,文科的排名可是至關重要啊~

    我老闆的說法是:看一篇文章裡,核心部分誰貢獻的多。基本上,它說的是一種共識與默契…

    回覆

瓦礫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